全球及中国青少年自杀概率和现状分析报告

  • 全球青少年自杀现状
  • 自杀是全球范围内的一个严重公共安全问题,每年约有 70.3 万人自杀身亡,其中自杀是 15-29 岁年龄组的第四大死亡原因 1。自杀现象不仅发生在高收入国家,而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尤其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更为普遍,这些国家的自杀人数占全球自杀人数的 77% 以上 2。自杀行为与精神疾病(特别是抑郁症和酒精使用障碍)之间存在联系,尤其在高收入国家中更为显著 3。全球大约 20% 的自杀行为涉及喝农药,这类事件多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农村地区 4

  • 中国青少年自杀现状
  • 中国青少年自杀问题尤为严重。据统计,中国每年有 14 万至 16 万人死于自杀,平均每天约有 400 人自杀身亡,自杀未遂者数量是自杀死亡者的 10 倍 5。中国自杀死亡的绝对数字居世界第一,约占全球自杀死亡事件的 42%6。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自杀率较高,15-24 岁年龄组占自杀总人数的 26.64%,25-34 岁为 18.94%7。自杀已成为中国 15-34 岁青少年人群中的第一大死因 8。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女性的自杀率高于男性 9
  • 近年来,中国青少年自杀率呈上升趋势,2020 年的抑郁检出率为 24.6%,其中重度抑郁检出率为 7.4%10。10-19 岁青少年的自杀率在过去 5 年上升了近 100%,农村儿童的自杀率高于城镇,增幅约为 50%11。家庭关系不佳、学业压力、精神疾病等是导致青少年自杀的重要原因 12。学校缺乏心理辅导老师,导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13

  • 自杀成因分析
  • 自杀行为的成因复杂,包括心理健康问题、家庭问题、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困扰等。在中国,家庭关系,尤其是父母之间的关系以及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14。此外,自杀行为与性别、抑郁、焦虑、斗争行为、携带防身物品、年级、学习成绩、吸烟、饮酒、父亲文化程度等多因素关联 15

  • 数据质量和误区
  • 全球现有的自杀和自杀未遂数据质量较差,只有大约 80 个会员国可以直接使用高质量的生命登记数据估算自杀率 16。有关中国青少年自杀率的数据存在虚假或过时的情况,需要通过可靠的来源进行获取 17。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19 年中国青少年的自杀率为 2.47/10 万人,排名全球第 114 位 18
  • 结论
  • 自杀是一个可以预防的公共安全问题,需要采取循证干预措施预防自杀和试图自杀行为 19。中国青少年自杀问题的严重性和上升趋势表明,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改善家庭和学校环境,以及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资源和服务。同时,提高数据收集和报告的质量也是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的关键。

尝试运营“好的家庭教育学习社群”

这是大橙小原的第178篇原创文章,欢迎点赞与关注!

图片

你好哇,我是徐泽全,在践行“早冥读写跑”的路上。关注我,一起努力,遇见更好的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

今天分享我去年7月开始的一次尝试——运营好的家庭教育学习社群。

 本文共2365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发起社群的背景

23年5月份,我参加一个家庭教育社群举办的线上茶话会,有幸获得了一本笑来老师的《好的家庭教育》,开启了我学习和践行好的家庭教育之路,持续写了开卷《好的家庭教育》学习《好的家庭教育》 等系列文章。

学习《好的家庭教育》 | 家庭教育质量的衡量标准这篇文章里,我根据所学知识,从子女数量、团结程度和离散程度三个维度,分析了自己家族的情况。

对比发现,在子女数量上,外公家族大大超过了爷爷这边的家族,而且,由于数量众多的原因,表兄弟姐妹团结程度和离散程度,也比堂兄弟姐妹这边要高一些。

文章发出后,我提炼介绍了文章主要内容,转发到我外公那边40多人的家族群里,得到了几个表兄弟姐妹的积极反馈。

这时,一个好的想法蹦出我脑海:我一个人学习进步比较慢,可以邀请家族的兄弟姐妹他们,一起学习好的家庭教育,不但能互相监督共同进步,说不定还能产生新的想法和思维的火花。

说干就干,我把这个想法发到群里,得到了几个兄弟姐妹响应。

图片

接下来,我要做的就是如何运营好这个小社群,带领大家一起践行家庭教育。

从来没有过社区运营经验的我,能把这事做好吗?

没关系,先做再说,后面再慢慢改进。

下班回家后,我研究了下社群的概念,社群的核心,以及社群运营的流程。为我接下来运营家庭教育社群理清思路和做好准备。

社群运营步骤

一番搜索后,我整理出社群运营的定同好、筛种子、联感情、励发贴、做活动、推内容、树规则、养习惯这8个操作步骤。

1.定同好

    • 我们究竟要创建什么样的社群,为社群成员提供怎样的服务和价值,基于哪方面的考虑想要建立社群。
    • 行业背景、所处的阶段和现状等,通过社群的建立达成具体哪方面的目的,这是建群前必须明确的。

2.筛种子

    • 第一批社群用户必须是种子用户,这些人在群运营工作中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社群运营的成败。
    • 后期,社群可通过这些种子用户进行裂变,找到更多有价值的客户。

3.联感情

    • 社群最重要的作用是实现成员之间的社交,要用情感维系客情关系。
    • 比业务和产品推广、知识分享更加重要的是社群内成员的社交,大家彼此要了解、认同,形成社交圈子。

4.励发贴

    • 价值输出是留住用户的最重要手段,不论是为他们提供专业的知识补充,还是定期进行群内有奖互动,创建活动规则、给予荣誉激励等都要持续且有价值。
    • 所有价值输出的前导性思想一定是基于社群目的所衍生的,最终必然要为实现最终的社群目的做贡献。

5.做活动

    • 通过线上线下的社群活动,可以不断壮大社群,提升社群黏性。
    • 建立初期,通过活动强化社群成员对品牌的忠诚度和对品牌文化的认知,在社群活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频次、内容进行添加。

6.推内容

    • 内容是社群的灵魂,也是将社群成员聚集在一起的关键因素。
    • 有价值的、符合社群成员需求和价值观的且持续输出的内容,方可让社群维持活力。

7.树规则

    • 群规可以根据环境、任务、要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 一般来说,群规的第一层是保护大家的隐私;第二层是明确理念和运营模式;更深层次的通常是价值观。

8.养习惯

    • 每日、每周、每月定期发送社群内容、社群活动信息,以及要求群成员完成固定的任务和目标。
    • 当群成员形成习惯以后,将对社群产生更多的依赖感。

图片

我的思考和行动

这些社群运营的具体步骤,对我有一定的启发和方向指引。

但个人觉得太重了,我需要有所取舍。

先启动起来,再慢慢尝试迭代,形成符合自己社群的规则和内容。

我首先问自己,这个社群的定位是什么?

就是一起学习、践行好的家庭教育。

那具体学习什么内容呢?

就是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相关概念和方法论,然后和大家一起践行,遇到问题展开讨论和形成解决方案,指导后续的工作。

如何筛选和吸纳社群成员呢?

先从我的圈子里,对家庭教育感兴趣的家人朋友做起吧,后续看情况再慢慢扩展。

如何让社群走上正轨,正向持续发展呢?

自己主动学习,不断地输出高质量的内容。鼓励成员互相交流、时机成熟开展线下活动,后续考虑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

社群是基于价值观的连接,我觉得有人加入就有基础。

先运转起来再说,多多学习他人好的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迭代发展。

图片

写在最后

去年7月开始,我的家庭教育学习社群,已经从最初的四个人,扩展到现在的十多人。

群里大部分都是我主动要邀请的亲人和十多年的朋友,还有几个付费支持我的用户,非常感谢他们对我的信赖。

我现在每天早上都会做的一件事,就是拆解一个好的家庭教育相关理念,分享到群里,和家人朋友们一起学习践行。

大部分时间是以我输出为主,群友碰到有感触的内容也会偶尔进行互动。

我想,这样每天持续的学习,多少会对他们有一些帮助吧。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愿意改变,而是我们之前没认识到,或者没有一个合适的环境,每天一起交流共同进步而已,希望我这个小社群能提供一点小小的价值。

其实,运营社群最大的收获是我自己,每天都在倒逼自己不断地学习、输出和践行。

不着急,咱慢慢来,一起并肩走在家庭建设这条长长的道路上

图片

【个人介绍
徐泽全,一个专注于个人成长与家庭教育的90后职场宝爸,十余年计算机从业经验,喜欢阅读,写作,育儿。希望链接到优秀的你,交流学习,终身成长!
我能提供
1.微咨询:医疗信息化行业现状、好的家庭教育建设方案;
2.技能类:AI效率工具新媒体运营短视频剪辑
3.社群类:读书写作及家庭教育陪伴社群;

图片


图片
– 长按或扫一扫,加我好友 –

往期回顾:

好的家庭教育系列合集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用心记录 美好生活

Life is so short…




今天是公众号日更第  98/1200 天。

今天是晚 10 点半睡觉

5点半 早冥读写跑 第  98/1200 天。

多系统账户权限统一管理的实现路径探讨

这是大橙小原的第129篇原创文章,欢迎点赞与关注!

图片
你好哇,我是徐泽全,在践行“早冥读写跑”的路上。关注我,一起努力,遇见更好的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      
                   
今天,分享一个工作上的学习和思考:如何实现单位内多系统的账号权限统一管理。
 

 本文共1723字,阅读仅需要6分钟。



去年中旬的一天,我们科务会集体学习了部门草拟的两个文件,一个是数据权限管理,一个是应急预案管理。

文件概述

应急预案的文件,主要是讲医院可能涉及的安全事件,根据影响进行分级,启用相应的应急预案,并规范应急预案的具体内容和责任部门。

权限管理的文件,讲的是医院包含哪些主要业务系统,系统各自具有什么权限,具体哪个部门负责管理这些权限,什么情况下异动,如何实现统一管理。

领导看完权限管理的全文后,提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医院现有系统这么多,是否有一个系统能统一管理所有用户的权限?


现状分析

确实,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单位业务系统众多,HIS、EMR、LIS、PACS,C财务、人事等等。

大部分系统都是由不同公司的不同团队独立开发的,账号和权限都是分开管理的,这是典型的烟囱式开发。

以前人员相对固定、系统相对较少的时候还没啥问题。当一个员工拥有超过2个以上的系统功能时候,事情就变得复杂了。

一是用户体验感不好。当员工拥有系统1和系统2的权限时,管理人员需要到对应系统去创建账户和分配权限,多个系统就要多次配置账号和权限。使用的用户也需要记住多个系统的账号和密码;

二是管理和维护困难。每新购一个系统就有一套账号权限体系,涉及人员同步和权限授权。没有一个地方知道一个员工拥有哪些系统的哪些权限(如领导问的问题一般),人员异动的时候会麻烦且容易遗漏

三是不利于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由于各个系统账号是独立存储的,不利于后续收集这些用户的使用数据,更别提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了。


权限管理模型

因此,若有一个能对全院用户的系统、功能及数据的授权和收回的系统,基本能解决上面提到的几个问题。

我调研了一下现有多系统权限管理的实现方式。业内一般采用功能权限和数据权限两种方式。

数据权限是更细粒度的控制,强依赖客户组织架构和具体业务的关系,实现起来会比较复杂

功能权限比较常见,有很多的通用框架和设计。有ACL、RBAC、ABAC几种模型。

图片

如何落地

那针对我们单位现状,如何实现用户权限的集中授权和收回管理呢?

最理想的情况,应该是有一套单独的权限系统或者数据中台,能管理注册所有系统并提供鉴权服务,有一个key负责统一管理。但这需要对已有系统进行确权的改造以及对规范新系统的接入流程。考虑到成本和投入,实施难度较大

退一步的方式,就是能有一个平台记录全院所有已上线的系统,通过这个系统记录每个人在各系统具有的权限内容,有一个界面提供查询和管理。但是如果业务系统的授权修改了,平台却没有同步的话,还是会导致数据的滞后。但是至少比没有系统记录还是要好很多

最简单的方式,是摸底统计每个员工开通了哪些系统,拥有哪些功能权限。这个方式只是一次应付检查,不推荐。

目前我们的集成平台已经实现了主要业务系统的注册管理和单点登录,至于权限管理,也覆盖了一些同品牌厂商的系统,其他系统的覆盖,需要做一定的升级和业务系统改造

写在最后

随着业务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的加强,现在医院的信息化管理面临不小的挑战。

牵涉到患者体验、医疗质量、成本效益、精细化管理等多个维度。

在有限的资源投入下,逼迫管理者一方面探索优化现有架构和尝试引进新技术,一方面又不得不集中精力解决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有些重要非紧急事情就慢慢搁置,直到某一天冒头或被重新提起。

有时技术方案的优劣反而不是最主要的了,短平快地解决当前的问题就好了。

至于以后有没有什么问题,以后自会有人想办法解决。

扯远了。大家有好的技术解决方案,欢迎和我一起交流啊。

图片

往期回顾:

一次尝试利用ChatGPT改公文后的遐想:AI时代还会有公文吗?

成长之路:参加一次医院软件系统建设论证会

如何快速了解一个企业和其所在的行业?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用心记录 美好生活

Life is so short…




今天是公众号日更第  49/1200 天。

今天是晚 10 点半睡觉

5点半 早冥读写跑 第  49/1200 天。

学习《好的家庭教育》:三岁以前的孩子应注重哪些方面的培养?

这是大橙小原的第128篇原创文章,欢迎点赞与关注!

图片

你好哇,我是徐泽全,一个践行“早跑读写冥”的终身学习者。

我们都知道,在孩子的不同年龄段,家庭教育所关注的重点也不一样。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3岁前,应注重培养孩子哪些方面的能力。             

 本文共1693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2023年7月底,我召集了几个有意向的表弟妹,组队一起学习笑来老师《好的家庭教育》这本书,并整理了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和困惑,在群里开展讨论,并尝试用书中的知识来解答。

之前连续分享过群里讨论的问题「学习《好的家庭教育》|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学习《好的家庭教育》 | 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怎么办?

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第三个问题——三岁以前培养孩子的重要事情有哪些

一、问题描述

我们学习小组里有个成员最近喜得宝宝。我对初为人父的他表示了祝贺,并站在他的角度提出了这个问题,鼓励其它成员从过来人的身份提供一些意见建议。

没想到他早有考虑。问题刚发到群里一会,他就给出了他的答案:3岁以前应多和孩子交流,多说话;培养他的专注力;不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自己做好表率,养成好的习惯
我很为他高兴,真是很棒的思考,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他从自身角度考虑应该做哪些。

二、笑来老师的建议

讨论一番后,我分享了笑来老师在课程里的,针对这个问题的三点建议:

1. 独立睡觉。保证良好足够的睡眠时间。
2. 独立行走。会走路以后,就不要再抱孩子,鼓励他自己走路。
3. 好好说话。跟孩子说话使用正常句子,要求孩子用完整句子表达自己。
队员纷纷表示赞同。有位成员就其中一个细节分享了她的观点:
对于好好说话,我觉得真的很重要。对孩子来说,你怎么教他,他就怎么学。
有人觉得应该用叠字这样小孩能听懂的话和孩子沟通,其实还真不是。就正常像和大人一样交流就好,实在怕他们听不懂,可以放慢语速。
孩子的学习能力比我们以为的强,正常的交流,可以避免孩子的二次学习。

我也表示认同。同时,我想到这三点与《好的家庭教育》里核心操作系统的观念的关联性。睡觉对应着健康观念(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本),独立行走对应担当观念(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好说话对应着生产观念(多输入多输出)。

三、我的思考

针对这三点,我复盘了自己的家庭教育。
睡眠这块:因人而异,不能勉强。由于以前不知道这个观念,觉得要给孩子安全感,所以一直陪橙子睡,中间断续想锻炼他独自睡觉未果。直到8岁,才真正分开让他单独睡觉。
小原子也类似,现在每天还需要陪着。晚上醒来要是发现我们不在身边,会爬起来哭着找我们。于是我们没有勉强,轮流陪着他睡觉。
我想这个因人而异吧,先保证他有好的睡眠。
好好说话这块,平常就应注意多交流以及亲子共读。有了新的认知后,我们对原子更加注重用正常句子沟通。
橙子表达能力还行,原子同比哥哥体现了更好的语言能力。
独立行走这块,温柔而坚定。橙子的经历忘掉了,小原子走得挺早,但快3岁这半年,每次出去一下车就喊走不动,有时候就心软了抱一抱。
一方面家人没统一观念,一另方面即使知道道理,践行得也不彻底。
孩子是聪明的,谁溺爱他就黏着谁,为了少走路,能撒娇练地打闹无所不用其极。
他实在累了,我们就蹲下来给他一个拥抱,他看没有退路,自然会勇敢地往前走。

四、写在最后

孩子是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但我们也应尊重他们是独立的个体

如果要以过来人身份,就孩子3岁前应关注的事情,分享一点感触的话,那就是生娃前三年会相对累些,家人关系也会相对紧张,但也会被很多孩子第一次能力的get而感到欣喜。
具体执行上,我们可以把笑来老师提到的这三个点当作一个方向,但也不必强求,每个孩子都有独特性。
投入无私的爱,挖掘他的特质,陪伴共同成长,我觉得就做到了父母该做的了。
不对孩子有太多太重的期待,努力活成孩子的榜样,孩子自会给我们惊喜

图片

往期回顾:

学习《好的家庭教育》 | 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怎么办?

学习《好的家庭教育》|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

学习《好的家庭教育》 | 家庭教育质量的衡量标准

开卷《好的家庭教育》

结缘《好的家庭教育》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用心记录 美好生活

Life is so short…




今天是公众号日更第  48/1200 天。

今天是晚 10 点半睡觉

5点半 早冥读写跑 第  48/1200 天。

《幸福的勇气》读后感 | 三棱柱的运用

这是大橙小原的第127篇原创文章,欢迎点赞与关注!

图片

你好哇,我是徐泽全,一个践行“早冥读写跑”的终身学习者。      

今天和大家分享《幸福的勇气》提到的一个工具——三棱柱。  
  
 

 本文共1861字,阅读仅需要5分钟。

上一篇,「《幸福的勇气》读后感 | 家庭教育要在尊重的前提下进行教育引导」,我和大家分享我读到《幸福的勇气》里,关于课题分离和教育引导的内容,以及我对橙子家庭教育的反思。

今天这篇文章,我试着用岸见一郎在《幸福的勇气》里提到的一个叫三棱柱的工具,来和橙子沟通他被人欺负的经历 。

一起回顾被欺负的经历

在「橙子日记 |多元测评、被人欺负、安装MOD」里,橙子在日记里记录了他上机器人课时被两位哥哥欺负的经历。

前天我在排版完他这篇日记准备发布的时候,请他复核一下,他看完自己记的那段文字,终于把当时的情况回忆了起来,于是我们有了下面的对话

橙爸:还记得你当时的情绪吗?是不是他们摔你的电脑时,让你很生气?

橙子:是的,要是换成现在,我直接打电话举报他们

橙爸:你的电脑是像他们认为的挡住了路吗?

橙子:没有啊,我放在了地图的边上,机器人可以通过的。

橙爸:那确实是他们欺负你啦?

橙子:是啊。

橙吧:嗯,那有想过以后要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吗?

橙子:没什么想法。直接举报算不算?

心理咨询工具:三棱柱

《幸福的勇气》是通过青年和哲人的对话来阐述阿德勒心理学。书里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

青年絮絮叨叨说自己前半生是多么的坎坷,现在的自己过得多么不容易。至今依然对初中或高中时代那些严厉到蛮不讲理的老师们心怀不满等等。

哲人却一针见血地指出,青年只是对现在的自己不满意,而从过去找的一些理由。

人们不管对现状有多么不满,却并不真心想改变,他们无论多么痛苦都想“维持现状”。并且,还要为“维持现状”这一选择寻找一些合适的借口。

青年不服,表示过去的一些痛苦的经历确实是真切地发生了,自己的痛苦哲人并不理解。

哲人拿出了咨询时常用的工具——三棱柱,从青年所在的位置只能看到三面中的两个面。分别写着可恶的他人,一面写的是可怜的自己,当哲人用他那纤细的手指缓缓地转动了一下三棱柱,露出了最后一个面,上面写的是以后怎么做

图片

哲人说,来进行心理咨询的人大多讲的就是这两种情况。声泪俱下地诉说自己遭到的不幸,抑或是深恶痛绝地控诉责难自己的他人或者将自己卷入其中的社会。

这些事情其实并不值得谈论。的确,假如听人倾诉“可恶的他人”和“可怜的自己”,然后再随声附和地说些“那一定很痛苦吧”或者“你根本没有错”之类的安慰话,对方也许会得到一时的慰藉,也许会产生一种“接受心理辅导真好”或者“和这个人交谈真好”之类的满足感。

但是,这之后的每一天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倘若再次受伤还会想要寻求治疗。最终这不就成了一种依赖了吗?

正因为如此,阿德勒心理学要谈论的正是“以后怎么做”


我的理解和应用

我特别赞同这个三棱柱的工具。

曾经,我脑子里也都是可怜的自己和可恶的他人。学生时期,我一直都没有什么知心朋友,我也不觉得是自己的问题。

直到我看了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以及《人性的优点》,我才慢慢开始转变。

我希望橙子能尽早地理解这个工具的内涵,那就是遇到问题时,不要总是受害者心态,把责任归咎于别人,而是多想想以后怎么做。

可在具体使用时,却遇到了一些困惑。

一是如果把这个理念,简单的运用在孩子遇到的事情上,他有可能会觉得我不够共情,也就没办法引导他往以后怎么做去思考。

二是我拿纯理论去跟孩子说,他好像也没有什么兴趣。如果跟成年人沟通时,用这个三棱柱可能更有效。 


写在最后

前两天看春节档《热辣滚烫》,我发现主人公贾玲的改变,其实也是她心中的三棱柱转动。

转动前,她看到的是闺蜜的背叛、亲人的利用、恋人的抛弃,还有蜗居在家可怜的自己。

三棱柱转动后,她想到了以后要为自己争取,哪怕赢一次。

那些凡人变英雄的剧本不都是这样的桥段吗?

是啊,很多时候,我们遇到困难时,潜意识地也会只看到三棱镜的其中两面:可恶的他人和可怜的自己。

只有真正开始思考以后怎么做并付诸行动,命运的齿轮才开始转动

其实橙子比那时候的我已经强多了。面对欺负,虽然他目前可能还不能想到要怎么避免,但他至少很快就能放下,能在当天的日记里自然而然地记录下来。这就是进步。

慢慢来,生活会他、给我们答案。

图片

往期回顾:

《幸福的勇气》读后感 | 家庭教育要在尊重的前提下进行教育引导

读后感 | 《鼠疫》过后的我们

我们到底要不要《终身成长》?

听吴军的《硅谷来信》之人生五件事,我明白了一个改变我一生的道理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用心记录 美好生活

Life is so short…




今天是公众号日更第  47/1200 天。

今天是晚 10 点半睡觉

5点半 早冥读写跑 第  47/1200 天。

读后感 | 《看人的艺术》之个人隐私攻防战

这是大橙小原的第126篇原创文章,欢迎点赞与关注!

图片

你好啊,我是徐泽全。一个践行“早冥读写跑”的终身学习者。

今天分享之前看过的一本畅销书——《看人的艺术》。

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一方面有必要掌握点识人断物的能力,一方面要避免个人隐私的过多暴露

本文共1448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今天看了一本教识人的书,叫《看人的艺术》。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识人断物。也就是说,通过你的随身物品或所处的空间信息,识别推断出你的行为和特征

怎么说呢,这本畅销书的内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太推荐大家花时间去看,可能一部分是翻译的原因。

实在感兴趣,看看我这篇文章或者豆瓣书评就好了图片

本书概要

本书记录的是作者山姆·高斯林博士通教授,通过对几百个人的房间信息进行跟踪和研究,得到样本数据,包括行为轨迹以及痕迹行为,输入一个简称OCEAN的模型,来得到物品所属人物的相关个性信息。

OCEAN的模型把人的一个性格分成了五个方面:开放性(O)、责任感(C)、外向性(E)、宜人性(A)、神经质(N),并给出了一套评分体系。

每个人在这个五种类型里面的分值可能都不一样,如果在某一方面的分值最高,就可以说拥有这方面的特性。我也根据自己的情况做了一个评分,偏CA

个人理解

我理解这本书其实就是大数据的挖掘应用

通过观察来掌握到物品所属者的相关信息,来挖掘收集到信息与个人特征之间的关联关系。还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每个人在生活中会留下行动的轨迹,体现在物体的摆放,穿着和走路的姿态等等。

所以有一些善于观察的人们,会利用自己的观察收集足够多的信息来推断,逻辑推理一个某个人的一些行为和特征。

比如说通过一个所属者房间的物体的摆放,能推断这个人的政治倾向,他的一些习惯,还有他的一些偏好。

图片

大数据时代下,这些信息会更加的突出,更加容易被人追溯到。

有一些公司收集到各方面的数据之后,就能建立起你这个人的画像,甚至勾勒出一个立体的你。

你的所有信息都被暴露无遗,你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你的兴趣爱好,每个时间可能会做什么等等。

他们甚至能完全推断出你下一步可能会做什么,他们用你的数据具体干了什么,你不知道。

他们比你更懂你,你就像一个完全透明的人

你不觉得很可怕吗?反正我是觉得很可怕。

如何避免被识别?

要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呢?目前我能想到两个对策。

第一,要尽量减少个人隐私的泄露,注重自己的信息的保护。包括用不同的账号登录不同的应用,不要透露你的具体行为,少在网络上留下你的踪迹。

第二,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迭代进化。这样不会成为一个固定的人,也不容易被大数据通过以往的信息来推断你当前的行为。

被电子产品包围下的孩子们,更应该提醒他们注意个人的隐私。

尽早灌输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性,告诉一些具体保护的办法。比如自己手表和手机上的APP应用,能不提供位置信息的都不提供;公共场合使用过的数据及时销毁等等。

写在最后

技术是把双刃剑,看掌握的人如何使用。

人工智能下的我们,一方面要学会或者至少知道一些这种识人断物的能力,包括在跟人交流、打交道时候,能够更了解对方,分辨出哪些人是值得合作和交往。

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自己过多地被暴露在大数据下,维护属于人的那一部分宝贵的自由

(2023年6月20日记录,2024年2月19日修改)图片

图片

往期回顾:

《夜莺》读后感

《幸福的勇气》读后感 | 家庭教育要在尊重的前提下进行教育引导

听何帆《变量6》后,我的三个小感悟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用心记录 美好生活

Life is so short…




今天是公众号日更第  46/1200 天。

今天是晚 10 点半睡觉

5点半 早冥读写跑 第  46/1200 天。

橙子日记 |多元测评、被人欺负、安装MOD

这是大橙小原的第125篇原创文章,欢迎点赞与关注!

图片

你好哇,我是徐泽全,一个践行“早跑读写冥”的终身学习者。

大年初九,恭祝开工大吉。

天分享橙子2023年7月一篇在二年级时的日记

(为了鼓励橙子每天回顾并记录自己的经历,我在做一个“橙子日记”系列,持续分享他的AI+语音及文字日记,锻炼他写作能力的同时,用文字见证他的成长文章已征得橙子同意后发布,所有赞赏均转交给他本人)

本文共1585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就快要放暑假了,记录一下昨天和今天的事情。

昨天被两个大哥哥欺负了一下,就是在上课的时候,后面我详细说。

多元测评主题活动

先说下昨天我们学校组织的多元测评主题活动。

图片

昨天早上,我到学校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到教室了。

突然,我听到广播里播放的竟然不是我们熟悉的铃声,你知道播了啥吗?

“一飞冲天,到世界各地……”

哎呀,笑死了,搞个活动,你直接播那个主题音乐是吧。

图片

伴随着熟悉的音乐,我们开始了美术手工课。

老师让我们做一个和超级飞侠相关的头饰,我们做了很多五花八门的,大部分是乐迪,还有一些是小爱。

我觉得那个龚bw做的(头饰)最搞笑,乐迪不像乐迪,没有嘴。我觉得有点像乐宝,但是他做的乐宝整面都是脸,眼睛都看不见了。

后来,我们各自带着自己手工做的头套,参加了超级飞侠主题的多元测评活动。

图片

机器人课被人欺负

傍晚,我就去上机器人课了。

上课的时候,我把电脑放在了一个机器人不会碰到的地方,就是在地图起始区域附近。

但是有两个一同上课的大哥哥觉得不能摆在那里,因为前面要过一个城墙,他们觉得离远一点好一点。

然后我就反驳了两句,他们就直接把我的电脑摔到地上了。

幸好电脑还没摔坏。

我感觉被欺负了。

然后是就简单的上完课之后就好了。

(橙子旁白:如果可以时间倒流的话,我当时直接举报他俩)

图片

给我的世界安装MOD

再讲一下今天的经过。今天周六,早上我和妈妈一起吃完早饭,就和爸爸出去骑自行车,一直骑到中午。

下午两点钟去上(机器人)课,上课的时候我学会了在PCL2里面安装MOD的方法。

图片

就是先在网上选择一个你喜欢的MOD并下载下来,记得摁R,摁了之后再安装一个版本。它有两种版本,一个E结尾的,一个F结尾的。我记得E结尾的是一个铁针,F结尾的是一个卷轴。

先不管这么些,就是你按照E结尾的来安装。下完之后就点开模式设置,再点版本设置,然后再点击MOD管理,再打开MOD文件夹,会看到一个打开MOD文件夹的按钮,你再把你刚下的MOD拖到MOD文件夹里就行了。

图片

我就按这个步骤成功地安装好了,打开游戏界面,看到新增了几个铲子一样的小东西。

弄完我和爸爸就回来了。回来又骑了一会车,爸爸给了我15分钟玩我的世界。我就教爸爸怎么下MOD

这次我下的是一个改良工作站的MOD。原来的工作站是有工作台和熔炉的,但是这个MOD有更多的东西,他加了一个改良工作台,看起来跟之前的工作台差不多,但可以存储东西。就是你把东西放在上面的话,存储退出之后,它可以保存起来显示在那个方格里面。

图片

但是那个工作台有个缺点,就是它没有绿书。绿书的意思就是告诉你要如何合成哪些东西,类似于说明书,我也没太研究清楚它合成的方法。我看到改良工作台可以合成的东西有工作台,熔炉,烟熏炉,高炉、唱片机、织布机、制图机等。

玩完我们就上床睡觉了。

(2023年7月1日记录,2024年2月18日排版)

图片

往期回顾:

橙子日记 |周六游戏夜玩Switch

橙子日记 | 参加NOC编程机器人竞赛

橙子日记 | 心语花溪初体验

橙子日记|儿童节活动:观看表演、组队玩游戏、和周老师下跳棋

橙子日记 | 二年级的一天(2)

橙子日记 | 二年级的一天……

橙子日记 | 我在学校的一天

橙子日记 | 我的一天

橙子陀螺球日记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用心记录 美好生活

Life is so short…




今天是公众号日更第  45/1200 天。

今天是晚 10 点半睡觉

5点半 早冥读写跑 第  45/1200 天。

《夜莺》读后感

这是大橙小原的第122篇原创文章,欢迎点赞与关注!

图片

你好哇,我是徐泽全,一个践行“早冥读写跑”的终身学习者。      

今天和大家分享去年看的一本书《夜莺》,展现侵占区里,那些用不同方式奋起反抗追求自由的人们。  
  
 

 本文共944字,阅读仅需要2分钟。

我的办公室不大,一共有六人位,但人员一直在流动。

去年有段时间,我的邻桌坐过一位爱看书的小姐姐,她的办公桌上总会有两三本在读的小说。

她空闲的时候,就会安静地埋头在书香里。

今天分享的这本“夜莺”,正是她最近才看完的书,说特别推荐,于是我跟她借过来。

果然,五百多页的书,我仅花了三个午休时间就给看完了。

当翻完最后一页,我的思绪仍停留在书中描述的世界里缓不过来。

借来的书看得都比较快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小说的情节丝丝入扣,拿起就忘了时间。就像追剧一样,紧凑的剧情推动我不停往下翻页。

小说梗概(有剧透)

这是一部关于二战时期被德国纳粹侵占下的巴黎两姐妹的故事

没经历过战争的我们这一代,或许通过战争题材的影片,能片面感受一下战争的血腥和残酷。

但敌人侵占下的老百姓生活到底是怎样的?没经历过的人无法想象。

这本书展现了侵占区里,那些用不同方式奋起反抗追求自由的人们。

两姐妹性格相反,人生经历也不同,但在战争到来之际,她俩用各自的方式反抗纳粹对民众的迫害。

妹妹在前线分批带领共一百多名同盟飞行员成功回自己的祖国,姐姐在纳粹的眼皮底下联络挽救了近20个犹太儿童,当然还有其他默默反抗压迫的人们。

他们就像婉转啼鸣的夜莺,刺破黑暗,给身处黑暗的民众以希望和方向。

他们的事迹和战场上抗战的士兵一样伟大,值得永远铭记。

个人感受

在时代的大山面前,个人的生命轻如尘埃。

我们现在和平和生活,是前一辈前几辈拼了命打下来的,我们真是得珍惜这种来之不易的生活。

有时候想想,生活中再大的琐事,跟生命比起来真是没什么。

如果真的打战,如果遇到同样的压迫场景,我相信,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会拿起各自的武器奋起反抗,来争取和平和宝贵的自由。

(2023年3月11日记录,2024年2月17日修改)图片

往期回顾:

听何帆《变量6》后,我的三个小感悟

读后感 | 《鼠疫》过后的我们

我们到底要不要《终身成长》?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用心记录 美好生活

Life is so short…




今天是公众号日更第  44/1200 天。

今天是晚 10 点半睡觉

5点半 早冥读写跑 第  44/1200 天。

ChatGPT的底层数学知识:贝叶斯定理

这是大橙小原的第123篇原创文章,欢迎点赞与关注!

图片

你好哇,我是徐泽全,一个践行“早冥读写跑”的终身学习者。                      
今天,我的朋友圈好些科技爱好者都在转发这条令人振奋的消息,OpenAI发布视频生成模型Sora,能根据提示词生成高精度场景、复杂的摄像机运动、情绪生动的多角色。(文末附视频链接)

正如网友说的,“小说丢进去,电影生出来”,GPT5能力不止于此。

今天,和大家一起复习ChatGPT的底层原理——贝叶斯定理。                      

 本文共2462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我曾在推文「思考技术发展背后的因果关系:适应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和橙子一起研究学习了人工智能和ChatGPT的概念、原理和发展历史,并提到ChatGPT使用的底层技术包含贝叶斯定理。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复习贝叶斯定理,内容可能有点长,请耐心看完。

ChatGPT如何运用贝叶斯定理?

简单来说,ChatGPT是通过大规模的语义训练,形成了一个模型。这个模型可以基于你输入的问题,通过贝叶斯定理来把你的输入和它生成的输出统一作为再输入的语料,通过算法计算出一个最大概率的下一个字。然后不断地这样的迭代循环,生成出一篇你看起来无懈可击的答案。

图片

再延伸说一点,训练出的模型之所以能达到这种效果,是因为有神经算法。

神经算法是模仿人脑的思维,像神经元的连接,每个输入有一个权重,这些输入通过中间的路径得到一个输出。从中找到权重最大的路径,生成需要的输出结果。

ChatGPT就是基于神经网络的大规模应用。 ChatGPT 1.0版本的神经网络路径有一点几亿个,结果没有那么理想。ChatGPT 3.5模型的神经网络达到了1400亿个,超过了人类的神经元数量,它生成的结果已经很接近人类的输出效果了[1]GPT 5模型使用先进的架构,更广泛和多样化的训练数据集,更好的语言建模能力,以及多语言支持,能给人更惊艳的效果。

贝叶斯定理

贝叶斯定理由英国数学家贝叶斯 ( Thomas Bayes 1702-1761年) 发展,主要公式为:

图片

贝叶斯定理,主要讲的是一个先验概率,就是已知条件A发生时,条件B会发生的概率。

我们用一个生活中的案例来理解贝叶斯公式[2]

比如说有一个新冠检测试纸的敏感度与可靠度均为99%,也就是能测量出新冠的人是阳性的概率是99%,测量出未得新冠的人是阴性的概率也是99%

我们可能觉得这个试纸比较可靠,但是贝叶斯定理却告诉我们并非如此。

假设一个公司出现了新冠感染病例(已知为0.5%),现要对全员进行新冠核酸检测,请问某人检测是阳性时确实是新冠感染者的概率是多少?

我们可能会觉得这还用问吗,既然测出来是阳性,那这个人99%是新冠感染者了。实际上这种概率只有30%多。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这就要用到贝叶斯定理。

贝叶斯定理应用案例

假设“CO”为该公司员工新冠感染事件,“NCO”为该公司员工非新冠感染事件,“+”为该公司员工检测呈阳性事件。

员工感染新冠的概率:P(CO) = 0.005。因为前面我们假设了病例为0.5%,所以这个值就是CO的先验概率。

员工未感染新冠的概率:P(NCO) = 1-P(CO) = 0.995

新冠感染者阳性检出率:P(+|CO) = 0.99。这是一个条件概率同时也是先验概率,因为试纸的阳性检测准确性是99%

非新冠感染者阳性检出率:P(+|NCO) = 0.01。也就是检测出错的概率,因为对于非新冠感染者,其检测为阴性的概率为99%,因此,其被误检测成阳性的概率为1-99%

不考虑其他因素的阳性检出率:P(+) = 0.0149,也就是检测呈阳性的先验概率。

我们可以通过全概率公式计算出P(+)来:

P(+) = 新冠感染者阳性检出率+ 非新冠感染者阳性检出率
= P(CO) × P(+|CO) + P(NCO) × P(+|NCO) 
= 0.005 × 0.99 + 0.995 × 0.01 
= 0.00495 + 0.00995 
= 0.0149

根据以上描述,我们可以计算某人检测呈阳性时确实为新冠感染者的条件概率P(CO|+)33.2215%

P(CO|+)   = 新冠感染者阳性检出率 / 不考虑其他因素的阳性检出率
= P(+|CO) × P(CO) / (P(+|CO) × P(CO) + P(+|NCO) × P(NCO) )
= 0.99 * 0.005 / 0.0149 
= 0.332215

那试纸确实没法做到百分百可靠时怎么办呢?没关系,贝叶斯定理告诉我们可以复检,在医院里我们也就是这么做的。

如果让此人再次复检还是阳性(相当于P(CO)=33.2215%,为新冠感染者概率,替换了原先的0.5%),再使用贝叶斯定理计算,将会得到此人为新冠感染者的概率为98.01%

写在最后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贝叶斯定理,并用一个假设某公司全员新冠检测,计算试纸检测是阳性时确实是新冠感染者的概率,来理解贝叶斯公式的妙用。

读书时期,我自认为数学学得还可以,但毕业后概率论这些慢慢地就忘记了,究其原因还是读书时只顾应试,知识学得一知半解。

为什么我们的直观印象和实际计算出来的差别这么大?

这很正常,我们大部分人对数字都没那么敏感。哪怕我学过贝叶斯定理,不去拿来计算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可见学好数学有多重要。

概率论不仅让我们理解事物的原委,还能提高我们的判断力。

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简单的数学公式,来估算不同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从而做出对应的选择和部署后续的行动。

比如是否买彩票,比如坚持长期主义。

每天进步一点点,长期来看,会积累出巨大的复利效应。

参考资料

[1]

https://www.bmpi.dev/dev/deep-learning/nlp-language-models/

[2]

http://t.csdnimg.cn/HBQjh

图片

往期回顾:

一次尝试利用ChatGPT改公文后的遐想:AI时代还会有公文吗?
橙子试用ChatGPT后提问:什么是人工智能?

这几天,ChatGPT教会我的事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用心记录 美好生活

Life is so short…




今天是公众号日更第  43/1200 天。

今天是晚 10 点半睡觉

5点半 早冥读写跑 第  43/1200 天。

《幸福的勇气》读后感 | 家庭教育要在尊重的前提下进行教育引导

这是大橙小原的第122篇原创文章,欢迎点赞与关注!

图片

你好哇,我是徐泽全,一个践行“早冥读写跑”的终身学习者。      

今天和大家分享《幸福的勇气》关于教育引导的内容和自我反思。  
  
 

 本文共1829字,阅读仅需要5分钟。

最近我的读书群里,群主组织了一个投票,分享去年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我想了一会,推荐了这本《幸福的勇气》。

这本书还有一本上篇——《被讨厌的勇气》。两本书均以百年前著名心理学者阿德勒思想为核心,以“青年和哲人的对话”故事形式展现。

两本书让我明白,如果没有努力做自己的勇气,那么就不敢面对可能的被讨厌,更不可能追逐自己的幸福。

书本简介

《被讨厌的勇气》,主要描述青年从哲人那里,了解并认同阿德勒心理学的过程。

而《幸福的勇气》,讲的就是时隔三年后青年和哲人的又一次争论形式的对谈。青年把这三年经历的矛盾和冲突向哲人寻求解释,甚至和哲人产生了争吵,而哲人不紧不慢地把青年的困惑给解释出来。

这三年里,青年决定好好运用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于是他选择成为一名教师来指引孩子们,决心让他们成为独立的人。但是在实际运用的时候,却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不知道应该怎么办,甚至让他对阿德勒的心理学产生了怀疑。

比如说他理解的阿德勒的自我发展心理学,就是不能对孩子进行批评或者表扬。于是他这样去做,却导致他的学生调皮捣蛋,他忍不住批评孩子们,遭受他们变本加厉的反抗。

哲人引导这个青年思考,人际关系的基础就是给予尊重,不是说他做的好你就关注他,而是要了解他生活的方方面面。

课题分离

书中青年和哲人探讨了一个课题分离和教育引导的问题让我印象深刻。

阿德勒提倡课题分离,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课题,应该区别和分离。

比如说上司讨厌我,不但对我的工作不认可,还常压榨我。这时我要区分讨厌是他的主观意愿还是基于我没做好工作而讨厌。如果是后者,那我就要努力提升我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如果是前者,那我没必要再去讨好上司,因为上司讨厌我那是上司的课题,我做好我自己的就行。

然而教育不就是干涉别人吗?就是干涉别人的课题。

教育引导

哲人说,所谓的教育,其实是让人成为人。阿德勒不仅是心理学家,更难得的是他在教育上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他的目的只是让那些人成为独立的人。这才是教的目的。和干涉别人的客体是不相冲突的。

那怎么样开展教育?

最初的就是要对别人要有起码的尊重,尊重是所有人际关系的开始。尊重不是口头说你要尊重我或者我现在在尊重你,而是切实的和Ta平等对待,了解Ta的行为,了解Ta现在在做什么,了解Ta的喜好,而不是对Ta的东西横加干涉。

比如说你看到小孩在玩游戏,大人就忍不住指责孩子在浪费时间,然后把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东西强加给孩子。

这就没做到对孩子尊重。

自我反思

我最近也做了一些没有尊重橙子的事。

橙子从小在我的熏陶下,养成了看书的习惯,但是随着他的年纪增大,然后诱惑的增多,我发现他渐渐在看书这一块投入的精力明显减少了,每天放学回来就想着玩,比如我的世界或者棋牌等。当然也会自己去看书,但大多都是以连环画、漫画为主。花花比我着急,让我多给他买学校要求的书。

我一直觉得这个要慢慢来,以兴趣为主,不过也有心想引导。一年前,我开始有意地引导他接触桥梁书和文字书,中间给他买了一些夏洛特的网、神奇树屋、哈利波特、装在口袋里的爸爸等,这些都是我小时很想看却没得看的。

有时间就带着他一起读,他也不排斥,但是发现他不会主动拿起来读。可能跟漫画比起来,看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就觉得累,毕竟他的头脑还没有发育的那么完整,暂时还不想看那些吧。

今天睡前,我看他又在看漫画,就让他把我买的一本刘慈欣的小说《带上他的眼睛》拿过来准备一起读。他也没有拂我的意,耐着性子跟我一起跳着看完了,效果肯定只能说一般了。

现在想想,其实我是在干涉他的课题,我应该改变我的焦虑心态,去真切地了解他,了解《我的世界》好玩的地方、漫画书吸引他的内容,感受他的感受。

就像《幸福的勇气》里讲的那样,当你期望孩子改变,孩子却坚持他的想法时,你应该课题分离,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适当引导

至于他什么时候开始看文字书,我觉得应该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图片

往期回顾:

读后感 | 《鼠疫》过后的我们

我们到底要不要《终身成长》?

听吴军的《硅谷来信》之人生五件事,我明白了一个改变我一生的道理

个人转载内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版权许可。

用心记录 美好生活

Life is so short…




今天是公众号日更第  38/1200 天。

今天是晚 10 点半睡觉

5点半 早冥读写跑 第  38/1200 天。